九三学社广州市委员会
扫码关注微信
你好!欢迎来到九三学社广州市委员会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参政议政  >  提案选登  >  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集体提案

关于打造青年的海阔天空之城 ——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让青年与广州共进步的提案

情况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工作,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中国发展要靠广大青年挺膺担当”。面向2049的广州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发出“人人出新出彩的世界城市”之宏愿。站在新的战略关口上,面向“二次创业”,广州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渴求青年人才。
  一、广州未来发展离不开全球优秀青年人才的聚集
  经验表明,科学家在25-45岁时最富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北斗卫星团队核心人员平均年龄36岁,量子科学团队平均年龄35岁,中国天眼FAST研发团队平均年龄仅30岁。《全球创业观察中国报告》显示,中国创业活动的主体是青年,占比为41.67%,一大批由青年领衔的“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喷涌而出,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七普”数据显示,广州15-34周岁青年人口约713万,占常住人口的38.2%,在全国21个超特大城市中排名第三。随着全国人口总量拐点到来,青年人口规模将逐步下降。根据人口队列要素模型推演,若不进行政策干预,2049年广州青年人口将不足500万人,占比降至20%左右。横向对比,2021年纽约15-34岁人口约545万,占总人口27%,伦敦16-34岁人口约257万,占总人口29%。广州应当着力吸引和留住更多青年人,力争实现至2049年青年人口占比不低于25%。


具体建议:
  二、广州应围绕五大核心举措着力打造青年友好城市

  放眼世界,真正让青年人才为之倾心和自豪的城市,往往有以下共性特征:人居环境优越,如“花园城市”新加坡,“全球首个碳中和城市”哥本哈根;精神消费丰富,如艺术之都巴黎、世界时尚中心米兰;创新创业兴盛,如全球创新中心硅谷、“欧洲最具活力初创企业之都”柏林;交流交往活跃,如“不夜城”纽约;城市治理开放,如“小政府、大社会”的伦敦。对标国际先进,广州可从五个方面入手:

  (一)打造青年人才的诗意栖居之地

  塑造更具吸引力、承载力、竞争力的青年宜居环境。

  让每一个青年人享有更舒心生活。一是实行“集中建设+分布式嵌入”的居住空间供给模式。在新区及外围城区,引导居住用地向科技园区、总部经济区、轨道站点集聚,集中新建青年社区、人才社区;在中心城区,通过腾退、置换、统租、公房活化等形式,分布式嵌入青年驿站、公寓等租赁住房。二是加大供给高质量、国际化的公共服务,推进“公交都市”建设,实现15分钟优质生活服务圈、10分钟健身圈等全覆盖。

  让每一个青年人享有更健康生境。一是推动有条件的社区增配青年康疗花园,推动有条件的公园“森林化”、河流“自然化”,构建“自然绿道”网络。二是在城市闲置用地和边角地,嵌入健身设施,打造开放式运动场所,如街头篮球、足球、滑板等体育公园。

  (二)打造青年人才的精神归属之地

  构建全方位、高质量的文化体系,塑造魅力文化场景。

  让青年人爱上城市历史。一是运用AR/VR、元宇宙、全息投影等新技术,打造沉浸式、互动式、多感官的新文化地标,如竹筒屋等。二是构建不同文化主题的Citywalk老城漫步网络,推动街区无车化改造。

  让青年人拥抱多元文化。一是引导动漫、电竞、潮牌、汉服、密室逃脱等青年喜闻乐见的新兴街区涌现。二是推动“文化入商圈”“文化住进综合体”,打造复合书店、Livehouse、脱口秀剧场、萌宠空间等新兴场所。三是结合城市更新,实施艺术融入城市空间行动。

  让青年人获得精神力量。一是构筑更具国际影响力的文化高地,依托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带等平台,建成比肩伦敦南岸的都市文博区,引入世界级博物馆设立海外分馆。二是在老城肌理中营造系列小而精、小而美的文化空间,增加中小型博物馆、美术馆、剧场、书店等设施,打造泛博物馆网络。

  (三)打造青年人才的圆梦出彩之地

  塑造就业岗位丰富、充满发展机遇的“宜业”之城。

  让每一个青年人尽情开展城市实验。一是结合历史建筑、老旧建筑、公房等活化工作,供给小型办公空间。如纽约老城区“见缝插针”,形成“楼上孵化器,楼下普拉达”科创形态。二是活化利用旧厂,打造创意园区。如伦敦巴特西发电站改造为商业办公社区,集聚全球优秀青年。

  让最潮的青年经济尽情释放发展。在传统零售空间、演艺空间、步行街区注入体验消费、展示演出、电商直播、集市等多元功能,打造一批网红打卡地,创造更多青年新兴职业,激发青年消费活力。

  让青年人能够获得最有力的就业协助。一是支持创建一批创新创业组织,为初创青年提供项目支持。二是支持常态化的培训活动。如纽约熨斗学校为零基础市民提供全日制编程培训,使其成为程序员。

  (四)打造青年人才的活力交往之地

  塑造开放的交往空间,促进青年创新创意与文化交流。

  让每一个青年人享有开放的交往空间。持续营造和优化青年社交场景,打造功能多元的高品质公共空间。如上海公共空间“微更新”改造,在边角空间、桥下空间、小微空间植入潮流体验和运动功能。

  让每一个青年人找到喜爱的交往社群。支持高校学生、社会组织等组建创新创业、文学艺术、体育活动等青年社群。搭建青年之家服务社群发展,如成都成立1102家青年之家,打造读书分享、文化品鉴、悦跑、黑科技体验等100多个社交场景。

  让每一个青年人选择专属的交往活动。一是拓宽线下活动主题,开发脱口秀、即兴戏剧体验、思维旅行沙龙等沉浸式、互动式青年社交活动。二是开展青年偏好的夜间活动,围绕“夜购、夜食、夜娱、夜演、夜练、夜读、夜游”,探索提供24小时不打烊服务。

  (五)打造青年人才的价值绽放之地

  让青年在城市发展中更具参与感、获得感与幸福感。

  让每一个青年人“融入”更广。举办符合青年喜好的城市活动,以公开表演、电影、展览、演讲等多元形式拉近青年与设计、艺术、文化等的距离。如德国汉堡设立文化基金会,打造博物馆仲夏夜、爵士音乐节等先锋艺术活动,为青年提供开放、积极、多元化的生活平台。

  让每一个青年人“参与”更深。充分赋予青年参与塑造城市的机会,相信城市可以因自己而改变。如2006年伦敦青年组成同伴拓展工作者小组、市长授权小组成员与伦敦其他青年互动、激励并收集他们的意见,将伦敦青年的声音纳入市长决策考虑。

  未来,广州会把品质生活之基底筑得更牢,把交流碰撞之纽带系得更密,把创业奋斗之天地拓得更宽,把价值实现之道路铺得更远。广州将成为青年人的海阔天空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