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广州市委员会
扫码关注微信
你好!欢迎来到九三学社广州市委员会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参政议政  >  提案选登  >  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集体提案

关于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促进广州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打造低空航空标杆城市的提案

情况分析:
  2023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大力打造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志我国低空经济发展即将进入新纪年。低空经济是典型的新质生产力,广州作为国际航空枢纽中心城市,发展低空经济将为广州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四个出新出彩”拓展新领域、产业发展布局新赛道、人民对高品质生活需求创造新供给,助力广东省乃至全国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
  一、广州市低空经济发展的优势
  目前广州市正抢占低空经济领跑地位,积极建立全方位、宽领域、多层级的低空发展体系。
  (一)低空产业实力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全市已注册无人机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低空关联企业300多家,聚集亿航智能、小鹏汇天、极飞科技等全球领先的智能航空器科技企业,其中亿航智能已取得全球首个eVTOL适航证。
  (二)低空运营规模快速壮大
  首批规划了机场接驳航线、商务接驳航线、城际交通航线3条城市空中交通服务试飞航线,飞机维修基地2022年营业收入额超30亿元。
  (三)低空消费需求持续释放
  通航物资配送、应急救援、遥感测绘等城市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丰富,同时也不断涌现无人机物流运输、文旅休闲、飞行培训等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
  二、广州市低空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统筹协调机制尚未建立,组织机构不完善
  低空经济发展涉及地方政府、空域管理、民航等多个部门,我市尚未有明确的组织机构统筹协调低空经济发展,低空产业规划、空间布局、工作指引、市区联动机制等有待明确,通航要求与城市发展的规划衔接不畅,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尚未互联互通。
  (二)区域协同发展能力不足,示范作用不明显
  目前省内各城市低空发展态势参差,在低空空域划设、产业合作、交通联动、协同机制创新等方面未能实现有效统筹。广州虽然是广东省低空经济发展的代表城市,但相比深圳市龙华、宝安区低空经济创新示范,我市在低空赛道战略部署仍不充分,缺少亮点示范。
  (三)基础设施建设进程落后,支撑保障能力弱
  截至2022年,广州已备案通航机场共有8个,但其中没有一个是跑道型通航机场,总体类型单一、规模小、体系不完善、支撑保障能力弱。基础设施网、通讯网、数字网、监管网均未建成。一方面受制于城市发展,设施落地较难,另一方面由于省市层面起降设施技术标准空缺,导致地区难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四)低空产业链短板明显,规模产能需扩大
  受制于历史上航空制造全国布局,我市没有一家传统通航和零部件(直升机、固定翼飞机等)制造企业。产业链中零部件、动力、飞控、导航系统等存在断点、弱项,相关研究机构数量与北京、上海、江苏南京和安徽合肥、芜湖等地相比存较大差距。


具体建议:
  三、促进广州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一)强化统筹协调,制定低空经济发展政策体系

  建立由市政府牵头、建立军队、地方、民航三方协同管理机制的广州市低空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由市主要领导挂帅,市区联动,军民航和各职能部门作为小组成员。主要是对接中央空港委、南部战区和广东省指示要求,申请国家政策,建立顶层机制,统筹制定低空经济发展政策、规章和管理办法,精准实施财政、金融、土地、产业、创新、准入、人才等政策优惠,为低空空域飞行管理、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提供有效的政策引导。同时成立低空经济发展专班,总体部署全市低空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协调各区和各部门之间矛盾。鼓励成立低空经济领域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组织,参与产业规划、技术创新、标准制定和应用场景拓展。

  (二)加强区域协同,打造沿珠江经济带的跨流域低空经济合作体

  借鉴南京市沿长江经济带发展低空经济的经验,充分发挥广州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以珠江经济带及南沙区周边海域产业为基础,联合香港、澳门、深圳、东莞、珠海等城市,在陆海联动、产业协作和场景拓展方面协同发展,重点丰富应用场景,推进无人机监管执法,对海事监管、应急救援、森林监管、城市管理、交通管理方面给予支持。逐步推动物流运输、旅游观光、产学研、飞行培训等多元化场景大规模商业运行,构建经济效益高、辐射引领作用明显的跨流域低空经济产业合作体。

  (三)明确标准先行,统筹广州市低空基础设施建设

  市相关职能部门牵头同军民航出台我市低空分级分类体系及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包括地面配套设施网、低空通讯融合网、城市底座数字网和监管调度网等配套建设标准,支持全市各区的通用机场和无人机起降点等基础设施先行铺开建设。积极衔接广州市国土空间规划,在用地指标、林地定额、补充耕地指标方面对低空重点项目予以倾斜支持,对纳入重点保障的项目用地,在批准用地时直接配置计划指标。

  (四)优化发展环境,以A类飞行服务站为基础健全低空管服机制

  结合黄埔区规划建设的低空经济产业园,在中新知识城规划建设有人无人机通用机场,并落地广东省A类飞行服务站和广州市适航审定中心,打造具备低空空域申请审批、航路航线审批和飞行计划申请审批等多功能管理服务平台,提供“随申随飞”、“一窗受理、一网通办”等便捷化服务,加快低空企业商业化运营速度。搭建全域低空飞行监视联网平台,健全空域综合监视、区域协调管理、公共安全及应急救援等协调监管功能。

  (五)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快速培育壮大低空经济相关产业

  围绕“政府引导、市场参与”的原则,市政府和金融机构依法合规使用专项债和其他市场化融资方式支持低空经济发展,谋划设立低空经济专项债券,用于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扶持、核心技术攻坚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等领域。强化支持飞行运营与研发制造双链齐动,以运营带动制造,以制造推动产业。多渠道筹集资金,市区财政按一定比例投入,市区国企对短期不盈利及监管系统平台部分投入,以带动社会资本的投入。此外,对畅通低空经济企业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低空经济企业发行各类债券,鼓励社会资本以合资、独资、项目融资等灵活方式参与低空经济建设。

  (六)突出以点带面,推动低空经济发展先行先试

  基于2019年亿航智能与广州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亿航智能列为市领导挂点联系企业,并依托亿航全球首飞等主题在黄埔区建设低空经济产业园,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引入国内低空飞行重点研究机构,打造集航空器制造、科技研发与转化应用、检验检测、飞行服务、教育培训于

  一体的低空产业先行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