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广州市委员会
扫码关注微信
你好!欢迎来到九三学社广州市委员会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参政议政  >  提案选登  >  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集体提案

关于文商旅活力区商业外摆特色文化经济创新引领老城市新活力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情况分析:
  商务部将2023年全年定位为“消费提振年”。我市先后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开展文商旅活力区外摆经济点燃城市烟火气,提升消费新活力探索。但全面铺开仍面临较大挑战:
  一、问题分析
  (一)外摆空间不能满足于群众日益增长生活新需要。外摆空间的肆意延伸到公共空间,出现占用人行道、绿地,阻碍人行通行、危害消防安全等现象。外摆集市仍停留于临时和短效活动,未形成永久长效外摆效应。外摆空间品质参差不齐,同质化严重。
  (二)外摆功能尚未顺应当下群众社交、消费新需求。外摆空间设置缺乏对社交空间舒适度的考量,同时现状外摆缺乏创新社交场景,容易造成“短平快”的消费模式,无法产生驻留效应。
  (三)广府文化资源与外摆融合不足。经调查走访,我市大量街巷餐饮老字号仍停留于“苍蝇店”水平,零散的外摆行为无法形成规模性经营。其它特色外摆业态也存在没空间、时效短、品质差等问题。
  (四)外摆规范体系仍需完善。保障薄弱,缺少以消费者的角度对消费者权益进行保护;放管失衡,现行政策“管”大于“放”;执法缺温,有温度又有力度的执法管理迫在眉睫。


具体建议:
  二、策略建议

  (一)摆什么——探索“外摆+老广记忆”的烟火外摆模式,让“老街区”创造“新价值”。

  一是功能重组,提升外摆幸福感和实用率。积极探索“外摆+”模式联动多业态活化空间利用,策划音乐节、户外影院、品牌IP快闪店等轻业态,植入打卡、亲身体验等社交功能,丰富外摆空间交互体验感,提升外摆业态线上、线下资源互动。二是链文化,找回城市记忆和特色。链接餐饮老字号,推进一批老字号外摆走进群众生活。针对街头巷尾传统广府特色经济,以微改造为手段量身定做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风貌,通过外摆方式激活老城记忆。三是搭建外摆业态评估体系,建立商业外摆经营“白名单”,为从业者指出了实操性强、风险低的外摆经营方向。

  (二)摆哪里——出台“外摆+指引规范”的外摆时空指引系列,让外摆空间有序有趣

  一是出台外摆时空管控政策。根据时空属性和现状条件完善外摆点位设置标准、准入条件以及退出机制,分类划定外摆经营黄线,严格控制外摆行为的活动空间以及时间。二是编制外摆时空分类指引。划定外摆时空类型,分类制定外摆选址明细,制定以街道为单位的外摆空间面积指标,控制外摆区域与店面立面宽度、公共空间的尺度关系。三是制定“外摆设施工具包”。为外摆入门者提供便利指引的同时,也为相关执法部门提供执法明细,点对点进行外摆要素查缺补漏,细化执法。

  (三)怎么摆——搭建“外摆+亲民措施”的全方位外摆引领经济活力行政管理体系,推动外摆管理由“管”向“促”优化

  一是政策松紧有度,为商户送上“外摆创业政策大礼包”,让“外摆人”从生存走向成长再到发展。简化审批流程,适当给予水电、租金、税收等普惠措施,降低创业门槛。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中小微企业外摆提供融资增信支持。搭建外摆商户评价标准,对商户实行外摆行为期间从环境卫生、守规自律、客流热度等维度进行评级,并给予普惠支持。加快发展“首店消费”,对于有引领性的旗舰店、概念店、定制店给予外摆激励机制。二是治理多方协作,搭建共治共建的外摆多方治理团队。采用“政府投入+社会资本+公众参与”的多方共建模式,将企业、管理职能部门、商户、居民、消费者等多方主题有机融合起来。三是执法张弛有度,灵活创新执法手段和管控方式,提升执法温度。推动在疏导点、示范点应用电子围栏信息技术和非现场执法新模式,提高外摆的执法监管数字化水平。在商业丰富、轻业态集中、交通枢纽周边等区域,利用非主干道、商业广场等公共空间设置分时外摆,降低外摆摊主成本,提升城市空间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