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参政议政 > 提案选登 > 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集体提案
重点提案 优秀提案
情况分析
优化提升“一江两岸三带”(经济带、创新带、生态景观带)工作,是中共广州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对广州完善城市功能布局,推动中心城区调整结构、实现转型升级具有重大意义。提升珠江两岸生态景观带,是广州落实以人为本城市发展理念的重要抓手,珠江两岸的单车绿道、人行步道、公共交通三网是市民和旅客体验城市生态景观带的主要公众平台,是城市客厅的直观走廊。
珠江两岸广州段的生态景观带,若以时间划分,分为近代和现代。近代广州段,从白鹅潭到广州大桥,河道全长约13公里、涉及沿岸23.48平方公里土地,以中西合璧为特点,展现城市变迁的花园式滨水长廊,见证了广州千年商都的辉煌发展;现代广州段,从广州大桥到琶洲岛东端,河道全长约11公里、涉及沿岸31.77平方公里土地,以现代多元为特点,凸显大都市文化魅力和创新集聚特色的岭南水岸。珠江前航道北岸一线,承载着西关、东山等老广州的历史文化传承;东部以珠江新城为代表,向世人展现了新广州现代化大都市的城市风貌。而目前,珠江两岸三网存在不少问题。
一、前航道北岸廊道东西向不贯通,三网可达性不高。受单位大院、住宅小区以及沿江产业开发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未能沿前航道北岸实现东西向的贯通,可达性不高。
二、道路景观条件不理想,缺乏特色。目前除珠江新城段以外,其余路段在道路条件、绿化条件等方面均较为落后,无法作为沿江城市景观道路;珠江北岸临江大道的服务功能薄弱。临江大道与市内其它道路没有明显的区别;功能定位不明,气氛比较萧条和冷落。整个区域的历史性、文化性和活动使用的可达性尚有欠缺。
三、慢行途径不连续。从白鹅潭至环城高速,不论步行或骑行都很难从西到东体验轴线。对于步行者和骑行者来说,临江慢行系统存在多处断头,打断步行、骑行路线,过江慢行系统远离轴线。由于交通组织未考虑过江慢行空间秩序,非机动车从北到南穿越珠江困难重重。
四、绿地功能不连续。珠江两岸南岸滨江路景观较好,北岸沿江路看珠江南岸景观缺少主题,景观单调。西段终点海珠广场、东湖公园、二沙岛、珠江新城段绿化环境较好,但互相之间联系不够紧密,东山临江各类政府、军事机构四周有围墙封闭管理,也未形成对普通公众免费开放的休憩场所。目前除珠江新城段以外,其余路段在道路条件、绿化条件等方面均较为落后,无法作为沿江城市景观道路。
五、跨江交通衔接条件不佳。一方面受到路网格局的影响,难以与南北走向的过江桥梁实现顺畅衔接,另一方面是由于东西走向的多处断头,制约了临江大道融入中心城区的主干路体系。
具体建议
将现有的公共交通路网、非机动车路网、人行道路网有机融合贯通,结合优化慢行系统、增设空中步行天桥及跨江慢步人行桥、增加亲水平台、提升码头建筑、美化桥梁造型、串联成绝对独立、人车分流的滨水长廊空中慢步系统,共同构建广州两纵一横的三轴生态景观格局。
一、将临江大道往东西两侧进行延伸,使其成为真正的滨河廊道。
将临江大道往东西两个方向进行延伸,贯通荔湾区、越秀区、海珠区、黄埔区,一方面可以真正的将前航道北岸的优质滨河资源串珠成链,构建靓丽的城市风景线,促进“一江两岸三带”城市格局的优化;另一方面为广州市增加了一条东西向的交通走廊,可以分流东风路、黄埔大道、中山路、中山大道、广园快速等东西向干道的交通压力,有助于缓解中心城区的交通拥堵。
二、优化提升景观品质。
连接滨江景观要素,打造主题鲜明的城市公共空间,提高城市公共空间覆盖率;围绕沿岸公共服务设施集聚区域形成商业公共空间,在城市核心区或景观节点处设计大型城市广场空间,依靠公园、码头、桥梁等沿江景观要素设计滨水游憩空间。增添绿化空间、建设景观连廊、植入公共艺术,打造一系列反映广州新时代气息的滨水景观节点。展现广州老城韵味与西方舶来文化的共荣故事,塑造彰显历史底蕴的滨水长廊。打造融汇古今、对话中外的世界性舞台,使中部客厅成为精品珠江最靓丽的风景线。
三、结合临江大道的贯通,增设“空中步道系统”提升慢行交通品质。
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可达性和无障碍设计,将此珠江新城CBD、广州国际金融城和临江大道北岸这一区域打造成舒适的行人通行空间,它强劲的活力将使珠江创新带核心区呈现更新颖的面貌。
四、构建生态网络。
基于珠江核心段水系条件和绿地现状,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基质——廊道——斑块”网络型生态用地空间模式。以生态基质为基础、以珠江水系廊道为依托,纵横打通绿色廊道,串联具有生态功能的绿地斑块,有机构建绿色生态网络体系。
五、结合临江大道的贯通,同步完善慢行过江桥梁。
按照人们在认识环境的规律:最初阶段都是先记忆标志物,然后记忆相关路径,再了解标志物周边环境,最终完成各种环境的统一认定。区域级重点景观是人们认识景观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一江两岸”滨河景观带设计重点,预以充分重视,可在沿岸再建造一个集交通功能于一体的空中立体景观慢步系统,结合临江大道的贯通,同步完善慢行过江桥梁,提升慢行交通品质,着力构筑“一桥一景”5个节点。
1、白鹅潭增设环形观景人行桥。白鹅潭紧邻沙面万国建筑区、同福路骑楼街和海潼寺。增设环形观景人行桥连接沿江步道,强化江面观景功能。
2、海心沙至广州塔开启桥。开启桥地处广州新中轴前航道段,紧邻海心沙亚运主体育馆和广州塔。目前,新中轴被前航道阻断,开启桥的建设实现了南北向连续交通。
3、金融城与琶洲互联网基地之前的跨江多向人行桥。
4、在华南大桥、琶洲大桥等桥梁两侧增设慢行系统。跨江慢行交通,将加强南北两岸的连通与互动,对于两岸整体提升会带来积极的作用。未来珠江不是南北两岸的分隔带,而是连接的纽带。
5、新建多向交通人行桥。 琶洲大桥以东区域是珠江创新带未来的发展重点,在车陂路隧道附近建设多向交通人行桥,强化江面观景功能。
六、以大胆新颖的设计手法,改造提升珠江北岸脉络。
除了跑步、步行、自行车道,可考虑通过空中列车或者轻轨等贯通北岸,并增强与地铁、公交、水巴等衔接程度,提高临江的可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