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参政议政 > 提案选登 > 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集体提案
情况分析
广州专业市场发展起步早,历史长,总体规模大。形成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于90年代中期,成熟于21世纪初期。据初步统计,广州市共有18个批发市场园区和874个单体批发市场(不含肉菜市场和农贸市场),占地2297公顷,建筑面积1887万平方米,年总交易额近7000亿元。塑料、水产品、茶叶、皮革皮具、鞋业、纺织服装、酒店用品、化妆品等专业市场(园区)在全国同类市场中规模名列前茅。
但随着城市发展转型、商业业态转型以及商贸城市间的激烈竞争,广州专业批发市场面临重大挑战,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一、整体实力增长慢,市场地位下滑。
广州专业批发市场的综合地位和影响力不断下滑。年成交额亿元以上市场全国占比不足3%,全国百强市场屈指可数,近几年华东、华北等区域迅速抢占了广州市场份额。广州专业市场大多仍以传统“现金、现货、现场”交易为主,展贸型、电子化比例较低,交易方式落后,市场小、散、乱,普遍档次不高,商流与物流混合,信息流、资金流、商品流低层次结合,大大限制了专业市场吞吐、集散和辐射功能的发挥,与广州的商贸地位不符。
二、过于集中于中心城区,搬迁难度较大。
广州专业批发市场空间布局过于集中在中心城区,中心城区市场数量占全市市场的比重八成以上。近几年不仅没有得到有效疏解,甚至中心地带更加集中。造成城市拥挤、交通拥堵、用地低效,对城市环境、卫生、治安、消防亦造成较大压力。而广州专业批发市场的用地权属多样,投资主体多元,利益链条错综复杂,加之传统市场力量强大,涉及政府部门众多,导致专业市场搬迁难度大,城市外围新建市场发展缓慢。与此同时,城市外围新建市场也普遍存在交通不便,配套不完善,吸引力不够,难以有效承接市中心专业市场外迁,严重制约了广州专业市场的转型升级。
三、市场配套功能缺乏,商品流通效率不高。
广州市多数批发市场功能单一,市场配套功能较为缺乏,缺少停车仓储、物流配送、金融服务、研发设计、商务洽谈等功能,环境质量较差,园区化综合管理的市场较少。85%以上的专业批发市场以出租物业为最大收入来源。市场周边可供完善功能的空间非常有限,市场布局与货运物流系统错位,商品流通效率不高。
具体建议
应以国际采购中心为目标,促进广州市专业批发市场行业提升与空间优化,构建功能展贸化、交易电子化、市场国际化、管理园区化的现代专业批发市场体系。推动规模增长、地位提升、业态改善、布局优化、配套完善。要以专业化、国际化、现代化为导向,以分类指引、智慧市场、空间优化、完善配套为手段,严控增量、提升存量,按照市区联动、属地管理、试点推进、典型示范、规范提升、整合转型为原则推进,确保专业批发市场治理工作收到实效。
一、分类指引,推动市场功能展贸化。
要实现专业批发市场功能展贸化,可从三个方向分类指引:
1、推动存量中小型专业市场商物分离。从消防安全等角度出发,严格禁止中心城区“住改仓”,依法加强“五类车”的整治力度,并建立长效联动管理机制。同时,撬动市场力量配套建设综合物流园区、各类货运站场、公共仓储服务区和配送中心;制定城市仓储和物流配送发展规划,推动建立市内重点商贸物流企业间的共同配送模式,市交委牵头指导建立专业车队规范物流配送,完善城市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完善全市物流标准体系建设,创新物流服务(如全货机营运、立体仓储、自动化分拣),提升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能力,增强广州物流标准化综合能力。
2、对影响力大、辐射广的市场就地园区化。按照市场转型升级评价标准,升级硬件设施,引进现代交易方式,提升服务功能。结合“三旧”改造政策,市国规委、市更新局对符合规划调整条件、行业影响大的市场在项目用地与建设指标方面给予支持。可选择试点市场,如沙河服装批发市场、中大布匹市场、一德路海味市场、流花服装市场等,采用以点带面、分步实施的市场升级途经,政府统筹、业主联合参与的改造模式。通过改造升级,逐步变成为集商品展示展销、批零贸易、商务洽谈、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高标准、数字化商贸服务业中心。
3、支持现代展贸市场建设。在都会区边缘或新城区,结合城市交通枢纽、毗邻城市大型物流园区、专业镇生产基地,划定优先发展区,适当布局增量展贸型批发市场,但要严格控制数量,防止重复竞争。
二、智慧市场,推动市场交易电子化。
推动线上线下相融合,建设“智慧市场”和“云市场”交易服务体系。以开展“智慧市场”试点建设为突破口,运用现代化经营理念和云平台信息技术加快批发市场经营模式和管理机制创新。可借鉴郑州市经验,市政府可与电信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搭建广州市“智慧市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统筹市场宽带、无线WIFI、安防监控以及各类传感器建设,探索建立线上虚拟平台+线下实体市场的智慧市场发展新模式,构筑实体市场经营与电子商务运营线上线下双向融合互通渠道,实现智慧商品、智慧交易、智慧监管、智慧物流、智慧环境“五位一体”的智慧市场建设新模式。也可借鉴卓尔集团的“卓尔购”模式,构建云市场交易平台,具有在线展示、批发交易、采购管理等功能,将线下交易转化为线上交易,区域交易转化为全网交易。
在完善“智慧市场”和“云市场”的基础上,建立商户信用评级系统和大宗商品电子交易中心。高效整合批发市场的交易信息、物流信息、仓储信息等,建立广州市专业市场商户信用评级系统,为核心商户及其上下游企业提供便捷可靠的金融服务。以完善的信用评级和金融监管为基础,借鉴上海经验,引导木材、建材、交通及机械设备、五金产品等生产资料专业市场向大宗商品电子交易中心方向发展,提高交易电子化水平,打造国际一流的商品采购中心。
三、空间优化,疏散中心城区专业市场。
与广州市城市发展战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相协调,以审批通过的专业市场专项规划为依据,多管齐下,有序疏散中心城区的专业批发市场。
1、规划先行,建立科学有序的市场外迁工作机制。广州市场搬迁涉及利益错综复杂,难度极大。可由市领导牵头成立市场外迁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规划、整合、指导和协调市场疏散外迁工作。坚持以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市区联动、属地管理、先建后迁为原则,进行市场外迁。明确外迁的工作任务,确定外迁市场的范围,制定外迁方案,编制外迁规划和行动计划。对外迁市场和承接地建设实行“一场一案”和“一企一策”的分门别类科学指导。制定市场外迁工作流程图、进度图和考核办法,形成督导落实机制。
2、摸底调查,明确关闭或搬迁的市场。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市场应该关闭或外迁:(1)不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专业批发市场布局规划的;(2)严重影响区域交通,影响居民生活,市民反映强烈的;(3)设施陈旧业态落后,配套服务设施不齐全,消防不达标,存在安全隐患的;(4)违章建筑,违法、违规设立,批准手续不齐全,无照经营的。以中心城区部分低端批发市场为试点,结合城市建设拆迁、市政路网建设、交通管制和消防安全整改等,优先对物流依赖程度高的低端市场依法关闭或实施搬迁。
3、规范引导,加大资金扶持。建议市政府设立市场外迁专项引导资金,市商务委加强政策支持,牵头制定《中心城区市场外迁引导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对完成任务较好外迁市场和相关区实施奖补,在同等条件下,对承接地的基础设施优先规划布局和建设,建设配套费依据标准减半征收。强化广州专业批发市场协会作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作用,充分发挥民间商会组织协调沟通的平台作用,以股权投资、经营联盟等方式,促进搬迁市场方与承接市场投资者、核心商户的战略合作,实现多方共赢,平稳和谐外迁。
四、完善配套,提升商品流通效率。
根据专业市场的特点,由市国规委负责分区、分类制定专业批发市场的建设标准,完善相应配套。针对城市外围新建的大型专业市场(尤其是承接市场),应从专业市场自身发展角度完善展示、仓储、物流、会议、商务等相应功能;从专业市场相关经营商户及从业人员角度考虑,完善居住、医疗、教育等相关配套功能。同时保留规划的相应弹性,为未来专业市场及周边产业发展调整升级预留相应的空间。可参考深圳市的华南城项目,园区内部基本形成小政府的发展模式,商户入驻前已经将市场配套做好,如落户、上学、看病等,配套建设在前,市场在后。
针对一德路等历史悠久知名度高的传统优势专业市场,可以设立博物馆、信息中心、咨询服务中心、现场体验区等配套设施,与城市旅游相结合,成为文化旅游商贸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