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广州市委员会
扫码关注微信
你好!欢迎来到九三学社广州市委员会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参政议政  >  提案选登  >  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集体提案

关于科学有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以绣花功夫打造珠江沿岸世界一流滨水活力区的提案

重点提案 优秀提案

情况分析
  广州沿水而生、依水而兴,珠江孕育了广州两千余年的开放包容的城市精神,珠江沿岸已成为广州城市发展的主要纽带。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以推进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作为切入点,科学有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实现还江于民、还岸于民、还绿于民,江城共进、水岸融合、和谐多元,推动珠江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的世界一流滨水活力区。
  一、存在问题
  一是滨水全线不够贯通。对比世界级滨水活力区,珠江滨水岸线公共空间贯通比例较低,75公里长的珠江贯通比例仅为29.1%,低于巴黎塞纳河的98.7%,伦敦泰晤士河的92.3%,上海黄浦江的73.8%。珠江后航道、西航道以及前航道金融城以东段滨江区域骨架路网尚待完善,西航道片区轨道站点偏少,在跨江桥隧分布密度、公共交通可达性等与世界级滨水区尚存在一定差距。
  二是公共空间不够舒适。部分滨江地区通江廊道的通视性和可达性有待进一步提升,部分滨江地区的公共空间不足,建筑退界宽度不足,缺少滨江公共绿地,现有滨江绿带中缺少文化体育设施、活动场地、亲水平台、休憩座椅等便民服务设施。
  三是城市功能不够多元。珠江沿岸红色文化、岭南文化、海丝文化等底蕴深厚,文物古迹、历史建筑、文化街区、工业遗存等资源丰富,但历史文化遗产的挖掘、传承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珠江沿岸体现宜居、人文、绿色、智慧等城市功能不够复合多元,滨江活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具体建议
  二、主要建议:
  珠江沿岸作为推动广州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区域,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江为脉、以生态为基、以文化为魂,以问题为导向,全面检视、深入查摆、深刻剖析现状问题,统一思想、凝心聚力、振奋精神,以绣花功夫整合流域沿岸资源,分段谋划,分区实施,塑造更高品质的公共空间、注入更高端的复合功能、彰显更独特的文化魅力,通过沿岸地区的转型升级带动腹地地区的高质量发展。
  (一)分步骤实施漫步道、跑步道、骑行道“三道”全线贯通
  全线贯通珠江沿岸。实施漫步道、跑步道、骑行道“三道”全线贯通,强化两岸一线滨江便捷联系,强化过江通道出入口与周边区域的互联互通,适当增加跨江桥梁隧道,适度增加水巴、游船、游艇码头,提高公共交通可达性。
  全面提升滨水空间连续性与完整性,重点推进珠江沿岸断点贯通。针对围蔽型断点,拆除围墙(栏),增设缓冲区,打开围蔽空间;针对河道阻隔断点,新建慢行桥,设置连续的骑行和步行路线,完善滨江慢行系统;针对桥下空间类断点,可实施桥下空间的微改造与品质提升;针对旧村、旧厂、建筑设施类断点,可在城市更新、历史传承保护的过程中增加绿带建设。优先选取工作基础最佳、最具备实施条件的区段作为品牌示范段,先行开展贯通工程。
  (二)还江于民,望山看水,建设高品质的公共空间
  注重通江廊道的通视性和可达性。有序安排空间节点,形成疏密有致、尺度宜人的高品质公共空间体系,建设没有围墙的公园。滨江建筑布局应保证通江视廊的通达性,留出通风廊道。预留更多的通江廊道,宽度不宜小于15米,通廊间距不宜大于100米。让居民望得见云山、看得见珠水、听得见江风。
增加珠江两岸公共空间。将让群众生活更舒适的理念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建议滨江公共空间增加配套文化、艺术、体育、休憩类等面向公众开放的公益性服务设施,融入历史文化、商业旅游、生态休闲、艺术博览、运动健身等功能,打造为共享品质生活的城市客厅。
  提升滨江绿地活力与品质。在规划建设中,积极采取拆违建绿、留白增绿等方式,增加城市绿地,留足绿化空间。要建设可以让市民进入和休闲的滨江公园绿地,在绿带中设置活动场地、亲水平台和慢行通道。强调珠江生态环境保护,延续珠江特色风貌,加强古树名木和大树保护,谨慎大规模伐移有地方特征的现有树木,提高对具有历史记忆的行道树、地形地貌的保护,不随意改建具有历史价值的公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延续人民群众对城市的美好回忆和深厚感情。
  (三)以绣花功夫科学有序推进城市有机更新
  转变城市开发建设方式,“留拆改”并举,不要大拆大建,严格控制开发建设指标,加强珠江沿岸超高层、地标建筑、超大体量公共建筑、大型城市雕塑的规划建设管理。坚持低影响的更新建设模式,科学有序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精细化补齐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用绣花功夫、织补手法让老城市焕发新活力。
  (四)完善岸线复合功能,提升滨江地区发展活力和文化魅力
  推动珠江沿岸整体功能升级。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统筹滨江区位、资源条件,聚焦开发价值潜力的重点片区,引领珠江沿岸整体的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导入高端智慧产业,培育复合多元、创新引领的现代服务业集群。结合各段产业发展基础与创新资源分布,重点培育总部办公、金融服务、科技研发、创新孵化、数字经济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支持和引导相关领域总部企业落户珠江沿岸,打造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引擎。
  加强珠江千年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注重延续历史文化传统风貌,保留原有的街巷肌理,延续整体环境格局与人文氛围,加强历史文化资源排查,对重要既有建筑的更新改造和拆除,要充分听取社会公众意见。深度发掘珠江沿岸文化资源,全景式展现广州两千余年历史底蕴,适度文化植入和业态调整,提质珠江沿岸夜经济,丰富珠江夜游产品,结合码头增加商业餐饮、娱乐表演、文化艺术等多元服务功能,筑造文化多元、精致现代、充满活力的全球城市魅力水岸。
  珠江是广州的立城之本、繁荣之源,我们要建设文化珠江、生态珠江、智慧珠江、活力珠江, 要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加强文明传承、文化延续,抓好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加强乡土树种、古树名木保护,用“绣花”功夫做好城市精细化治理,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让人民群众更舒适的理念,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