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广州市委员会
扫码关注微信
你好!欢迎来到九三学社广州市委员会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参政议政  >  提案选登  >  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集体提案

关于对广州市机器人产业发展问题的若干建议

情况分析
  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在全国形成热潮,机器人是衡量国家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广州市应以《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5~2025年)》为指导,加快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推动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驶上快车道。
  一、广州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规模情况
  目前,广州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规模约200亿元,以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广州启帆机器人有限公司、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为龙头,其中广州数控、广州启帆作为中国较大的机器人本机生产企业,产销量连续多年在国内名列前茅。已经在国内外形成了一定的知名度。
  在应用领域,广州细分市场门类齐全,已经应用到20多个行业,与上海等城市外资企业占主体,东莞、佛山等城市应用企业占主体等情况相比,有自己的特点与优势。
  广州市制定了到2020年 “成为全省智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先行区,全国最具规模和最具竞争力的工业机器人和智能装备产业基地之一”的目标。广州要打造千亿规模的产业集群,形成年产10万台(套)工业机器人整机及智能装备的产能规模,培育1~2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百亿元级工业机器人龙头企业和5~10家相关配套骨干企业,打造2~3个工业机器人产业园。要达成这一目标,还有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在的问题
  (一)人才不足
  目前我市机器人产业链中,缺少高端的研发人员,产业工人素质不高,技能水平欠缺。要实现市政府制定的三年内(2015~2017年)产业规模翻五倍的目标,整个产业链由研发制造到产业工人到终端用户的维修、调试技术人员数量都存在很大的缺口。
  (二)核心竞争力不强
  核心技术方面,高端市场基本被国外品牌的“四大家族”(瑞士ABB、日本发那科公司、日本安川电机、德国库卡机器人)占据,关键技术成发展瓶颈。
  201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年销售额约95亿美元,共销售工业机器人22.5万台左右。在中国销售的5.6万台机器人中,瑞士ABB集团、德国库卡公司等海外供应商占70%以上,中国本土制造仅为1.6万台。
  (三)企业规模不大
  广州的机器人企业除了几家有实力大型企业以外,大多生产规模小、没有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具有竞争实力的企业相对较少,企业各自为战,难以形成合力。其次,品牌影响力不够,与国外品牌对比处于下风。机器人产业服务业尚未成形。
  在我省,各市对机器人产业分类也各有不同,缺乏全省统一的划分标准。目前我省工业机器人已形成自己的特色,而服务机器人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若单纯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产值规模较小,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四)工业应用装备智能化程度较低
  2014年,广州实现装备工业总产值约2910亿元(不含汽车、电子等行业),而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实现产值约200亿元,占比不到10%,装备产业智能化程度较低。

具体建议
  (一)制定政策,加大投入,扶持多层次人才培养
  政府科技、人社、教育、行业协会多部门牵头成立“机器人产业人力资源协调办公室”,根据机器人发展情况为机器人上下游产业链、高职院校提供扶持政策,导向指引,提供必要的扶持资金。
  一是出台指导意见,人才培养政策、引进培养国际领先水平的专家学术带头人及研发创新团队,引进国外先进项目技术团队合作办学,建立人才引进落户的绿色通道。
  二是加大经费投入,推动高等院校(技工学院)与制造企业对接合作开展协同育人,鼓励高职院校开设机器人专业,培养一批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实干型人才,劳动部门制定针对一线产业工人再培训计划,培训经费补贴并给予扶持政策。
  三是为校企合作铺平道路,给予校企合作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四是重视并提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给予就业前景指引,吸引优质生源投身技能人才领域。
  五是从小培养机器人创新后备军、拓宽在中小学开展机器人科普活动普及面,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协助下,机器人可以作为中小学文化课以外的基础课开展学习。
  (二)大力鼓励培育机器人企业发展
  一是鼓励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承担国家、省、市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建设任务,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研发机构、共担科技项目、联合技术攻关。
  二是推进本土机器人研发突破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掌握产业安全密切相关的关键技术,实施重点科研项目攻关,打破国外“四大家族”的垄断。
  三是培育本土机器人骨干企业,扶持本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器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
  (三)扩大机器人行业发展规模
  规划建设机器人产业园区(基地)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办事处、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建设机器人企业孵化器,引导企业、项目、人才、资金向园区聚集。条件成熟时,推进申报国家级机器人产业园区,加快推进人才交流、成果转化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四)推进产业服务业的链条延伸。
  目前机器人产业在起步阶段,但是若干年后能够决定产业竞争力水平已不仅仅在制造环节,而是转向了生产服务环节。利润获取也将更多地从制造领域转到服务领域。只有生产服务业发达,才能占领制造业的战略制高点。
  广州作为改革的先行者,作为最具规模和最具竞争力的工业机器人和智能装备产业基地,机器人产业服务业可以率先起步,作为全国乃至亚洲机器人服务4S基地。
  (五)加大金融服务支持力度
  机器人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行业,机器人的研发属于长期投入的过程,资金是支持企业持续研发的基础,没有资金将很难在研发上取得突破。
  应设立机器人应用改造资金,用于行业扶持推广,按实际投资额给予一定比例补助,提高企业应用的积极性,促进工业领域的升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针对中小型机器人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探索与银行建立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和放大作用,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向有融资需求的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结合现行贷款贴息政策,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支持各类金融资本,风投向机器人企业提供贷款、融资、信用担保,由财政部门根据政策给予一定的贴息。
  引导、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对拟在境内外证券市场上市的机器人企业,按照新三板、股份改制、上市辅导、成功上市不同阶段,分别予以资助。